LOFT工業風在國內的火爆已經有好幾年了, 但是很多人對工業風的認識未必很準確, 作為一種裝修風格, 我們應該對它有個空間的整體認識。 工業風的精髓在哪里? 是水管、麻繩、愛迪生燈泡嗎? 或者是黑白灰嗎? 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說, 這只是材質和表現形式, 而不是設計理念本身。 只有看到本質所在, 我們才能真正地駕馭這種風格, 靈活運用; 才能不被形式所拘泥約束。 LOFT在牛津詞典上的解釋是“在屋頂之下、存放東西的閣樓”。 但現在所謂LOFT所指的是那些“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而成的, 少有內墻隔斷的高挑開敞空間”, 這個含義誕生于紐約SOHO區。 LOFT的內涵是高大而敞開的空間, 具有流動性、開放性、透明性、藝術性等特征!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 LOFT成為一種席卷全球的藝術時尚。
工業風很典型的特征是: 空大的房間,沒有粉刷的四面,鋼鐵、水泥、機器, 一切都顯得那么的舊,甚至破; 擺放隨意,甚至凌亂。 而恰恰是返璞歸真,回歸城市的自然, 原生態的工業痕跡,成為人們緬懷歷史,追憶往事的寄托。 正所謂農村人向往城市,城市人向往農村;工人向往寫字樓,白領的向往工廠。 在國內,工業風幾乎成為了新時代的設計與藝術的代名詞。 代表性作品有:北京798藝術區、 上海紅坊文化藝術社區、 廣州TIT創意產業園(微信總部所在地)、 廣州紅磚廠、 深圳華僑城創意園、 中山岐江公園(中山美術館所在地)。 無一例外都是在舊廠房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而成, 把藝術融入冷冰冰的廠房里。
總結出來,我們會發現,
從破舊冰冷的舊廠房升級到藝術創意區,
幾乎沒有進行硬裝的改造,
也就是廠區布局、建筑物格局本身保留不動。
需要做的僅僅是軟裝,僅僅是軟裝,也就僅僅是軟裝。
換句話說,如果你把
軟裝飾品,搬到一家舊廠房里去,
就會令這間廠房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瞬間高大上,美其名曰“工業風”藝術區。
當然,至于如何挑選飾品,如何陳列,考驗的就是設計師的智慧了。
說到設計師如挑選和陳列飾品,
我們真的要仔細探尋一下工業風的本質內涵了。
有人說,工業風就是復古懷舊。
真的嗎?
其實,只能說,復古懷舊是工業風的一個顯著特征,卻不夠準確地描述。
因為,復古懷舊也是美式風格的顯著特征,那么兩者如何區別呢?
我們首先要去探尋一下設計風格的淵源和脈絡,
從歷史的發展時期來看,是這樣的:
古埃及時期→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近代時期→現代時期→后現代時期。
美式風格起源于近代時期(18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
成熟于現代時期(20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很顯然,美式風格的復古就是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和近代時期的復古懷舊。
而工業風則是后現代(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的產物,
那么工業風就是對近代時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現代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復古懷舊。
也就是說,復什么時候的古,
所產生的風格其實不一樣的。
復古風就是一個很泛的概念。
準確地說,工業風就是后現代時期,
對近代工業和現代工業的復古懷舊所形成的一種風格。
另外,美式風格本來是上層精英社會使用的,
而工業風原本是窮人用的。
不過,工業風在不斷強化軟裝之后,
出現了屌絲逆襲,
不僅被年輕人推崇,
也成為了后現代時期的重要藝術形式和設計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