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5-8-29 16:56
正文摘要:手表、定位運動鞋、定位環扣……開學在即,五花八門的兒童“定位器”賣得十分火爆。不少成人將定位器作為開學禮物送給孩子。定位器廣告吹得神乎其神,“戴上這種定位器,家長能對孩子的行蹤了若指掌,精確在5米之內 ... |
??????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 ![]() ![]()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當然不可否認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小編在此提醒廣大家長,無論出現什么神器,其實照顧孩子的原則依舊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父母要有充分的細心與耐心!不要依賴神器!也必須小心神器! |
還有這些風險: 案例一 市民劉女士向記者吐槽了一件奇葩事。這個暑假,外公外婆帶兒子上外地去旅游。兒子有定位手表,劉女士上班間隙不時點開APP看看兒子的位置,“那天一看嚇一跳,兒子的定位顯示在湖里面。”劉女士立馬給父母打電話確認,“外公回復,當時他們正在賓館吃飯呢,離湖區約有1里路,孩子怎么會在湖里?定位器太不靠譜了。”劉女士告訴記者,定位手表只能顯示孩子的大致范圍,通常是一個半徑,精確度在百米左右,無法給出孩子的精確位置。 案例二“商場里孩子走丟了,我在這頭,他在那頭,戴了定位手表,我還是找不到他。” 定位器的準確度還與家長的手機信號有關。另一名家長于先生吐槽道,有次5歲的女兒下樓玩,有了定位手表,家長沒有陪同。于先生在手機上看到,女兒的位置保持不動,在小區中心花園的位置。半個小時后,女兒的位置還是沒變,于先生從自家窗戶探出頭尋找女兒的蹤跡,這一看也是嚇了一跳,小區中心花園空空蕩蕩哪有女兒的身影。 于先生立刻警覺起來,飛奔到門口準備下樓找女兒,一開門,女兒就在家門口了。于先生再掏出手機,發現孩子的位置已經發生了變化,“嚇死人了,原來是手機沒信號了!” |
小心“找娃神器”或變“害娃利器” 風險一:沾水充電或引發爆炸 一家電子公司負責人透露,這些神器說到底也是一種電子產品,對于使用最為廣泛的幼齡兒童而言,他們的行為意識還不足以完全安全地掌握使用它們。這些風險無處不在,比如小孩可能戴著定位手表直接洗手,沾水后充電,可能引發爆炸,也存在小孩磨牙吞食手表帶的風險。目前市場上,對這類定位產品,也沒有嚴格的安全標準。 風險二:可能泄露孩子位置信息 東南大學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胡愛群教授從信息安全角度感到擔心,“定位手表的功能相當于一臺簡化的智能手機,工作原理與手機差不多。手表內部安裝了信息傳輸的軟件,這種軟件是否安全,會不會泄露隱私,目前相關部門對這塊的審查是缺失的。” 假如孩子的定位手表本身存在嚴重漏洞,就可能會暴露隱私。第三方能輕而易舉獲取孩子與家長間圖片、文字、語音等交互信息,掌握孩子日常行動軌跡。胡愛群教授認為,家長應留個心眼,慎用定位器。此外,隨著定位設備的使用范圍擴大,相關部門應加強定位器內APP安裝的審核,嚴控市場準入。 風險三:存在一定輻射 記者注意到不少定位器打出“無輻射”的廣告語,吸引家長購買。相關專家表示,其實定位手表、定位鞋都存在一定的輻射,輻射量與手機相當。“晚上睡覺前,應讓孩子脫下手表,最好關機,以減少輻射量。” |
ICP證:皖ICP備12015659號-3